原标题:“天下粮仓”河南雨灾会否带来粮价大涨?
加快救灾工作,避免灾情继续发展
尽快全面恢复生产生活
“这次极端降雨给河南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确实造成了严重影响,灾情确实比较重。”7月30日,在农业农村部新闻发布会上,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作为我国农业大省,河南2020年粮食产量高达6800多万吨,位列全国第二,约占全国总产量的十分之一,而增量更是冠绝全国。
此次暴雨发生期间,恰逢河南粮食生长的关键时期,那么暴雨对于今年河南粮食产量产生多大的影响?今年的粮食价格会不会上涨?
玉米受灾严重
“今年可能连本都保不住了。”
曾照岭是河南焦作武陟县玉米种植大户,今年玉米种植面积有2000亩。据他介绍,这次暴雨过后,他的玉米田受灾面积达1000亩,其中绝收面积有500亩,减收面积有500亩。
在河南,小麦、玉米是主要粮食作物,其中小麦在6月底前后已经基本收获完毕,影响不大,但玉米此时正处于生长的关键期。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表示,河南辖区玉米收割期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收购期一般在10月中旬开始。
河南农业大学副教授张学林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河南种植的秋粮作物大多是夏玉米,一般6月10日左右播种,9月底10月初收获。当前正是决定夏玉米穗粒数的关键时期。
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截至7月29日,河南省全省农作物受灾1450万亩,成灾940万亩、绝收550万亩。受灾区主要集中在新乡、周口、开封、安阳、焦作、鹤壁、郑州等地,受灾作物主要是秋粮作物,玉米、花生和大豆等。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研究员吴存祥是农业农村部近日派往河南救灾指导小组成员之一。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此次暴雨导致农田积水面积比较大,积水时间又比较长,作物的抗逆性下降,同时过水后玉米茎基腐病、青枯病、大小斑病都容易重发,因此当务之急是尽快排水。
然而曾照岭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排水存在一定困难。“我自己的排水设备不多,功率也不够大,周边地区沟满河平,水排不出去。”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在3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也指出,由于部分地区的河道水位还很高,农田排水困难,灾情还在发展。
供不应求导致价格飞涨
粮食是国计民生的基础。作为我国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玉米受灾严重,关系重大,其价格或将面临上涨压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指出,玉米涨价一方面会提高饲料及深加工企业成本,进而导致猪肉、食用油、玉米淀粉等消费品涨价,增加通胀压力,另一方面还会向外传导,带动小麦、稻谷等其他产品价格上升。
值得警惕的是,自去年以来我国玉米价格一路高歌猛进。数据显示,玉米每公斤收购价格从2020年1月初的1.81元飙升至今年3月底的2.72元,累计涨幅高达50%。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习银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去年至今,玉米价格大涨,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供不应求导致的。
从供应端看,从2016年起,我国开始对玉米进行去库存。“当时国内玉米库存达到2.5亿吨,需要付出巨大的库存费用。”为此,国家一方面将玉米临时收储制度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另一方面逐步减少玉米种植面积,降低玉米产量。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2018年起,我国玉米播种面积开始逐年下降,2018年为4212.9万公顷,2019年为4128.4万公顷,2020年进一步降至4126.4万公顷。
同期玉米产量也呈现震荡下降趋势,2018年玉米总产量为25733万吨,2019年虽然有所回升,但2020年为26067万吨,持平略减。
然而在去库存的同时,伴随全球玉米需求浪潮的巨大扩张,中国国内的玉米消费开始出现大幅上涨。
李国祥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玉米消耗的大头是饲料和工业用途,尤其是自去年以来生猪产能快速恢复,以及当年去库存时上马的玉米深加工项目。
据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和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2020-2021年度的玉米产量将达到2.65亿吨,但是,同期玉米国内消费量的预测值增至2.93亿吨,预计玉米需求缺口为2800万吨。
“一边在减少,另一边在增加,这样供需矛盾就显出来了。” 李国祥表示。
此次暴雨肆虐的河南,玉米是当地应季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而2019年河南省玉米产量占全国比重约9%,其玉米遭受灾情,无疑影响较大。
“河南是我国夏玉米主产区,这次局部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后,大家都比较关心我国粮食市场是否会受到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表示,河南等地暴雨灾害发生后,华北部分地区价格短期内出现了小幅反弹,玉米收购价每斤上涨2-3分钱,但并没有带动全国玉米价格上涨。
提高单产才是最终出路
面对局部地区初步显现的价格上涨压力,尽快复产减灾显得刻不容缓。
在张学林看来,眼下河南受灾玉米种植区域要从“促”和“防”两个方面采取“三早”措施开展救灾减灾工作。“促”是指促进玉米苗由受淹胁迫状态及早恢复到正常生长状态;“防”是防治高温高湿环境导致的玉米生长后期病虫的发生和为害;“三早”是早开沟防渍涝,早追肥促恢复,早防病虫保稳产。针对绝收农田,及早补种甜糯玉米等生育期短的填闲作物,降低受灾损失。
据悉,农业农村部先期前已经调运了2000台抽水设施支援灾区,调集100台无人机开展灾后施肥打药作业服务。同时,调用国家救灾储备种子,协调16省的种子企业捐赠救灾种子,可满足500万亩灾后改种补种。
目前河南已排出农田积水1190万亩,改种补种15万亩,灾后病虫防控240万亩,追施肥100多万亩。
而从全国而言,为了稳定不断上涨的玉米价格,今年以来国家相关部门打出一系列宏观调控“组合拳”。据习银生介绍,一是积极推动恢复增加玉米种植面积,二是扩大玉米进口,三是阶段性实施小麦玉米替代,四是限制玉米转做燃料乙醇等。
从今年6月份开始,随着供给偏紧的局面缓和,玉米价格高位回落。
不过从长期来看,由于饲料用玉米和加工用玉米需求刚性增长,国内玉米紧平衡局面将长期存在。根据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9—2028)》显示,未来十年,我国玉米供求总体上由平衡向趋紧转变。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利用进口玉米稳定国内市场是最简单便捷的办法,但这并非长久之计,玉米自给率仍需要保持在安全线上。
在习银生看来,短期来看,国家要用好宏观调整这只“有形的手”。从2016年的经验来看,完全依靠市场调节是不够的,市场反应往往滞后,因此需要通过宏观调整提前避免风险出现。
李国祥也提醒道,玉米价格看涨后,不少农民重新改种玉米,再加上今年雨水充沛,有可能要迎来玉米丰收,那么就又可能导致玉米产量阶段过剩,这样就重新回到2016年的老路上了。因此,国家有必要强化政策保障,稳定农民种植预期,同时严格控制玉米加工业产能扩张,确保玉米加工业发展“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
“但从长期来看,提高玉米单产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我们的生产力”,习银生指出。
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玉米播种面积超过美国17%,总产量却只有美国的74%。这一鲜明反差的背后是我国与美国玉米单产上的巨大差距。
2020年,中国玉米单产421公斤/亩,美国为735公斤/亩。1996年至2019年,美国玉米单产年增长8.5公斤/亩,良种贡献65%;中国单产年增长4.5公斤/亩,良种贡献45%。
习银生表示,“在这一方面,我们还有潜力可以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