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450年持续酿造的国窖1573独家冠名播出的《博物馆之城》第二季——中华文明探源季,第十一期将在今晚和大家见面。本期节目由探源导师单霁翔,带领探源团成员郭培、王昱珩、郑璐,共同踏上“溯源”中国服饰文明的精彩路程,感受缠绕丝线的灵与美。中国作为衣冠古国,织绣技艺纵横承序几千年,连缀起中式审美之变迁。“溯源”中国服饰文明,对中国古代文明传承有着重要意义。
领略纺织魅力 感受宫衣精美度
北京东韵丝绸文化艺术馆馆内有众多大型古老,仍可使用的纺织机器。本期节目伊始,探源团根据探源箱内线索提示前往北京东韵丝绸文化艺术馆。北京东韵丝绸文化艺术馆馆长倪东侃向探源团讲解了纺织机里机构最复杂,功能最强大的一台机器——大花楼织机。大花楼机自唐代就已存在,据说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可以织无限大的图案。所有的纺织品都是通过控制经纬线以不同的频次交织而形成的,在纺织时挽花工是如何知道该操作哪根线呢? 同是纺织品“绫”“绸”“缎”都带有绞丝旁,为什么云锦的“锦”是金属旁呢?
探源团一行来到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近距离欣赏织绣厅镇馆之宝——清朝红色锻绣人物花卉宫衣,这件宫衣的精美度目前无出其右。典雅配色的三重彩色云肩;腰部以上是红色缎,底纹是典型的盘金绣、万字纹,寓意长寿,用真金丝打造的丝线绣制吉祥图案;趟袖采用少见的波浪纹;八十二条彩绣缎带组成凤尾裙,装饰着葡萄形的小铃铛。整件宫衣上绣有二百四十八个人物,这么多人物绣究竟精美到什么程度呢?见衣识角,过去什么级别的人物才可以穿这样等级的宫衣呢?“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描写的霓裳羽衣,是否与这件衣服有关系呢?敬请关注今晚节目。
了解古代服饰 赏析文物复刻美
随后,探源团来到首都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傅萌向探源团展示了明朝红素罗绣平金龙百子花卉领女夹衣的复制件。此衣上绣有一百个小孩嬉笑玩耍,有的在撬浴盆;有的在抽陀螺;还有的在骑竹马等,相当于一幅明代的儿童市井百科全书。百子图在中国传统中有着怎样的寓意呢?通过细节可以看出,此衣绣法多样且复杂,绣线材料也非常珍贵。现场探源团体验孔雀羽线的制作过程,从选材到捻制,谁的表现更出众呢?
通过傅萌老师的引荐,探源团拜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高级工程师王亚蓉。王亚蓉老师曾主持参与新疆民丰尼雅遗址、江西海昏侯墓、江西靖安东周大墓等二十余处考古现场的纺织品文物保护和清理工作,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织绣领域研究第一人。王亚蓉老师向探源团展出了马山一号楚墓出土的凤鸟花卉纹绣浅黄绢面绵袍复制件,绵袍绣有站立的三头鸟,整体用色少,仅四个颜色。王亚蓉老师按照一公分十针的要求复原复刻了此文物,达到了最高标准。但古人的技法早已失传,王亚蓉老师是如何复原的?这个技法又有什么的特别之处?今晚的节目将为您一一解答。
衣食住行以衣为先。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织绣技艺依旧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考古出土和传世文物可以看出,织绣文物的制作工艺最为繁杂,每一项工艺技术都有独特的制作过程,散发着独有的艺术魅力。如今,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事业越来越多新鲜血液注入其中有序传承。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让我们不仅从丝中看到了我们过去的文明,也从丝中塑造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霓裳羽衣究竟什么样?为什么从古墓里发掘出的纺织品特别罕见?今天21:05,锁定北京卫视《博物馆之城》第二季——中华文明探源季,探寻缠绕丝线的灵与美,感受传承丝见文明的绵延不息。
《博物馆之城》第二季——中华文明探源季热播中 单霁翔带队探源中国服饰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