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外媒为何用“未来之城”形容这座中国城市? | 锐参考
“未来之城”是什么样子的?2月10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记者雅克·帕伦博为读者描摹了它的模样:工业和科技与乡村的田园风光相结合。值得关注的是,这并非雅克的凭空想象,而是来自对中国成都正在兴建的科技城的观察报道。雅克在报道中指出,“这个项目不是一个典型的城市项目,也不是一个景观保护项目,而是既能让城市和乡村共存,又能提供另一种城市化发展的方式。”
无独有偶,2月17日,西班牙国家地理网站再次提及成都,在《成都未来之城:中国最生态环保和有前景的地区》一文中,西班牙国家地理评价成都为“一座有灵魂的城市”,称其扛起了经济、科技和可持续发展的大旗。
成都?未来之城?毫无疑问,外媒正在将更多目光投向以成都为代表的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潜力。而回顾近一年来《参考消息》转载的多篇涉及成都的报道可以看出,在外媒眼中,成都所传达的“未来”之意显然还折射出更多内涵。
韧性之城
2020年,疫情对于全球城市都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以路透社、英国《经济学人》、日本《朝日新闻》为代表的海外主流媒体普遍认为,作为中国新兴制造业核心城市之一的成都,其显著的经济表现成为海外看中国的焦点之一。
资料图片:一汽大众成都公司于2020年2月17日复工复产,平均60秒下线一辆整车。(刘茂安 摄)
在涉及成都复工复产的外媒报道中,大多报道都提及了在蓉外资企业和外籍人士的复工之旅。日本媒体多次报道丰田成都工厂的复产进展。法国和新加坡等国媒体则对本国居民在成都的生活状态尤为关心。疫情期间,新加坡《联合早报》采访到的在蓉新加坡人纷纷表示,“身边没有太紧张的情绪出现”“成都一切如常”。而致力于助力成都抗疫的斯里兰卡志愿者沙浪和以色列志愿者欧漫锐则对记者表示,“中国政府的效率令人震惊,仿佛打一个响指,所有人就行动起来。”
客居成都的美国作家何伟在《纽约客》上发文,观察成都如何控制新冠疫情。他看到了组织力量延伸到社区阻断疫情的传播,也看到了政府帮助企业纾危解困带来的成果。2020年下半年,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城市发展也逐渐回归到疫情前的“赛道”。而海外媒体对成都的关注,也转向了文旅、基建和海外投资等领域。
去年8月,受疫情影响而推迟的“新加坡-成都文化旅游年”在线上拉开帷幕。新加坡《联合早报》认为,代表成都形象的大熊猫的“黑白魅力”吸引着全世界的游客,打造“陆海新通道”的愿景则拉近了成都与世界的距离。
资料图片:2020年8月6日《参考消息》刊登新加坡媒体文章:《成都生活美学视频走红新加坡》
11月25日,知名跨国企业——太古股份有限公司主席施明伦在《参考消息》撰文称,外资看好中国经济强劲复苏潜力,外商将在成都等新兴城市迎来更多机遇。
事实证明,正如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在去年9月名为《澳不应浪费在华战略机遇》报道中所讲,中国是唯一预计将在2020年实现经济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西部将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创新之城
2021年2月24日,数字人民币在成都正式公测。成都此次发放数字人民币红包应用场景除了11000余个商户(门店)外,还包含了青年创业基地等新场景。
自2020年以来,《日本经济新闻》、新加坡《海峡时报》、西班牙《国家报》在内的多家外媒,对成都承接数字人民币试点事件进行了密集报道和深入解读。
资料图片:《财富》杂志官方网站关于成都承接数字人民币试点的报道截图
“金融的未来是数字化”,外媒和海外金融研究机构指出,作为首批在数字金融领域“吃螃蟹”的城市之一,成都站在了竞逐未来金融科技制高点的新高地。而数字经济,正在成为成都又一张高辨识度的靓丽“城市名片”。
正因为看到了数字经济对未来城市传统动力结构的冲击,“一定要改变传统的发展动力,创造城市发展的新动能”成为成都坚定走新经济发展之路的决心内核。
2020年以来,成都已举办了数场新经济主题会议。海外媒体,尤其是专业财经类媒体对中国的关注,主要聚焦于以成都为代表的中国新兴城市创新动力。
▲资料图片:2020年3月31日,成都举办了首场新经济新场景新产品发布会。
此外,科幻产业也成为成都创新产业中的重要一环。英国《金融时报》注意到,在科幻产业潜力被广泛忽视多年后,成都正突破性地将该产业打造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科幻产业正在成为成都创意产业中的重要一环,兴办的中国国际科幻大会,吸引了海内外大量的“粉丝”和产业人士。
“像成都人那样生活”,让全球网友心生向往。城市有温度,生活才更有滋味,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成都安放自己的家庭和梦想,除了喜欢这里的风景、美食、烟火气,更是被成都的美好未来所吸引。“新人扎堆20200202登记结婚,成都民政部门适时加班”——看似一则寻常小事,却引发了外媒的兴趣与好评,也为在国际舞台上用人性化理念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成都样板”。
活力之城
2020年9月与10月,香港《南华早报》和《亚洲时报》先后关注到成都兴建的各大项目——跨越崇山峻岭的川藏铁路、通达五洲四海的天府国际机场、比肩大湾区与长三角的成渝城市集群、汇聚科技智造的“中国硅谷”。在“硬件”层面的努力与成效,纷纷成为外媒体眼中,成都塑造“未来城市”的关键。
2018年底,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举办权花落成都。因赛而生,作为大运会开、闭幕式和主要赛事举办地的东安湖体育公园自此登上历史舞台。同时,东安湖体育公园所在的东安新城也进入公众视线。
2018年2月,成都首次提出建设公园城市。不同于简单在城市中营造绿地空间,成都的理念是打造一座“公园中的城市”。为实现这一目标,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善自然环境,并将“公园中的城市”这一理念植入新建城区的景观和环境规划中。东安新城便是成都建设公园城市中的重要一环。
5000亩东安湖生态公园,36平方公里城市绿芯,1275平方公里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一座集居住、生态、体育、文化、商务、产业为一体的“未来之城”正加速兑现。
2021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在成都就地过年的人们,这个牛年春节过得格外健康清新,充满别样的“年味儿”:公园、湿地、湖泊、林盘、花海、景观农田……运动健身、游园赏景、观光休闲,天府绿道串起公园城市的幸福生活。计划1.69万公里已建成4238公里长的天府绿道,让成都人在这个春节的娱乐休闲生活过得更加健康、乐活。
韩国《中央日报》网站在报道中指出,公园城市的吸引力显而易见。最近几年,成都的人口每年都以20-30万的数量增长。人口的大量涌入,通常意味着活力,当然也对城市的承载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这点来说,公园城市的探索意义重大。
在全球化及世界城市研究网络(GaWC)2020年8月颁布的最新一版《世界城市名册》里,成都名列全球第59位,成为这份榜单中仅次于北上广深的中国内地“第五城”,也是率先唯一获评为β+(即世界二线城市)等级的中国城市。
“未来”是相对于过去、现在的时间概念。
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和柯布西耶的“光辉城市”,从“一年成邑,三年成都”到现代城市规划建设实践,距今已有2300多年建城史的成都,对人类“未来城市”的铸梦从未停止。
赵雷的一首《成都》唱出了成都之前的样子,但现在以及未来的成都可能会很不同。这个春天,你可以坐上18号线,跨过龙泉山脉,去看看成都未来的模样。这里,一座可持续的未来世界城市已然初现!
<!–article_adlist[
热文推荐
]article_adlist–><!–article_adlist[
]article_adlist–><!–article_adlist[
]article_adlist–><!–article_adlist[
]article_adlist–><!–article_adlist[
]article_adlist–><!–article_adlist[
]article_ad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