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台当局“催生”应对少子化危机,岛内民众不买账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陶欣然]为应对少子化危机,台湾“行政院”赶在母亲节前挹注上百亿元(新台币,下同)经费催生。不过,岛内多数民众并不买账。
台“行政院长”苏贞昌6日拍板三大措施抢救少子化,包括放宽父母双方可同时请育婴假、,育婴留职停薪津贴从投保薪资的六成提高到八成,免费产检补助次数从10次提高到14次、产检假从5天增加为7天。“劳动部”司长黄维琛称,申请育婴留职停薪可少于6个月,但必须提前告知雇主。联合新闻网称,依最高投保薪资45800元计算,可月领36640元育婴留停津贴,最长可领6个月,“等于双亲同时请好请满,可领到总计近44万元的育婴留停津贴”。
台湾人口在2020年首次出现负增长,生育率降到只剩0.99,岛内媒体称为“生不如死元年”,今年1月新生儿更创下近27年来首次单月跌破万人的纪录,美国中情局也预测台湾是全球倒数第一生育率地区。不过对于当局的催生政策,岛内普遍不看好。禾馨妇产科诊所主治医师乌恩慈直言,不会有人因为免费产检次数多就愿意生小孩,这无法解决少子化,且产检其实不需要14次,多照超音波也不可能查出所有疾病,“太过强调检查,反而把怀孕这个生理过程更加疾病化”。“生育改革行动联盟”理事长谌淑婷称,女性期望的是完备的生产教育、提供配偶陪产检假。同时请当局不要忘了,台湾不只是最低出生率,还有全世界最低的助产师接生比例、名列前茅的剖腹产率、超高的产后抑郁症率,“政府不能只做到产前检查、产后给钱,因为台湾女性需要的是从产前到产后连续性的支持政策”。
6日,“儿福联盟”公布的“2021年学龄前育儿家庭现况与需求调查”显示,最能减轻育儿负担的前三名政策依次是赋税优惠、延长育儿津贴发放年限、提高育儿津贴金额。“儿盟政策中心”资深主任李宏文说,就他看来,当局催生政策只是停留在减轻负担上,并没有鼓励生育的效果。且根据调查,高达75.4%的职业妇女经常感到工作和育儿不平衡,“工作和育儿失衡状况越严重者,就越不想再生,可见台湾的职场普遍对育儿家长不够友善”。
扩大不孕症试管婴儿补助是此次民进党当局政策的一大重点。台湾不孕症盛行率为15%,一次试管婴儿疗程约花费15万至18万元,若未成功,常常要从头再来。之前岛内补助对象仅限“低收入及中低收入户的不孕夫妻”,7月1日起将扩大到“未满45岁的不孕夫妻”,要求夫妻至少一方具有台湾籍,女方年龄则须未满45岁。按照当局规划,若女方小于40岁,每胎补助次数上限为6次,40—44岁女性为3次;补助额度部分,低收入和中低收入户维持补助上限15万元,非中低收入户首次申请,补助上限10万元,之后每次申请上限为6万元。“卫生福利部”评估,每年将有2.3万至2.8万对夫妻受惠。不孕症治疗医师李茂盛认为,政策应导向“鼓励早婚、早生子”,年轻族群做试管婴儿的成功率高,补助额度与次数可以多一些,引导民众早婚、早生子。
前国民党主席朱立伦6日称,台湾长达20年的薪资水平停滞造成严重的经济发展危机和社会问题,导致年轻人收入低、不敢生小孩,台湾的生育率去年是全球最低的。许多网友担忧地说,育婴留停津贴这种福利只受惠于军公教和具备一定规模的大公司,台湾大多数中小企业请假是要看老板脸色和同事观感的,“提高再多不敢请的还是不敢请,也没办法请,请了就回不去了”;还有人说,年轻人不生,房价太高才是主因,“一旦结婚,薪水全被房贷车贷咬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