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西方记者来西藏“采访脱贫”,结果写出来就这样……
近日,西方世界的大型新闻通讯社的“法新社”,刊发了一篇关于中国西藏的报道,似乎是在介绍中国政府是如何通过发展家庭旅游业,帮西藏民众脱贫的。
但实际上,看完这篇报道,西方读者很可能不仅没有客观看待西藏的进步与发展,反而对中国的西藏政策有了“新的批评”。
如下图所示,在这篇题为“从牧民到旅店老板:中国引诱数百万游客进入西藏”的文章中,倘若你只看法新社开篇那简短的四段话,你很可能会认为这家西方媒体是在认真客观地介绍中国是如何通过发展西藏的旅游业,希望让当地民众脱贫的。
然而,从报道的第五段起,法新社就开始拿出了这些西方媒体的惯用伎俩:想方设法找茬挑刺中国的西藏扶贫工作。
“但有批评者表示,游客的暴增会导致传统的生活方式面临被侵蚀的风险”,法新社写道。
接下来,文章便开始详细用批评者的声音“论述”起了为什么中国西藏的旅游扶贫政策是“非常令人担忧”的,是在如何“损害”西藏的传统文化——哪怕法新社采访的西方学者也承认这种旅游扶贫确实会令当地人在经济上受益。
不仅如此,法新社这位记者还“阴阳怪气”地宣称,中国政府在西藏搞扶贫是为了“同化”这个历史上一直在“反抗”北京的地区。
简而言之,法新社这篇关于西藏旅游扶贫工作的报道的大致结构是:先说下记者的所见所闻,然后找西方的“批评者”去“定调”,然后再是记者的所见所闻,再是西方“批评者”的“定调”。
当然,对于经常关注西方媒体涉华报道的人来说,这种报道结构早已是见怪不怪了。其报道中所炒作的那种“发展旅游是侵害当地文化”的说法,其实也毫无新意,都是前些年就被其他西方媒体已经翻来覆去的炒作过多次的陈词滥调。中方也多次批驳过西方对“西藏文化”这种虚伪的关心,指出他们不过是想满足自己对西藏的“意淫”,却根本无视西藏民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如果用他们西方人听得懂的话说就是,他们对于西藏的“关心”,就像美国“超人”系列漫画里的大反派布莱尼亚克(Brainiac)对于“超人”出生地坎多尔城(Kandor)的“关心”一样:不是关心那里的人民,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
可问题是,由于法新社与路透社、美联社一样,都是在西方乃至国际舆论场很有影响力的大型通讯社,很多外国媒体都会使用其撰写的报道。因此,这篇夹带着大量西方对中国 “意识形态”偏见的稿件,目前便被不少国家的媒体所引用,比如印度、菲律宾和新加坡等国的媒体。
这说明,如果我们真想澄清西方的这些舆论工具对于中国西藏、新疆等被西方重点“针对”的地区的抹黑,就必须构建起自己的国际话语体系和传媒影响力,而不能对西方媒体心存幻想。
毕竟,他们真正关心的,可不是我们“到底吃了几碗粉”。
<!–article_adlist[
了解《环球时报》的三观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or回到文章顶部,点击环球时报 (微信公众号ID:hqsbwx)
]article_ad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