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司坤
由于全球半导体短缺迫使美国的汽车及其他制造行业削减产能,美国总统拜登24日表示,他将寻求370亿美元的资金用于立法,以加强美国的芯片制造业。路透社24日报道称,拜登当天还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旨在解决全球半导体芯片短缺对美国工业的冲击。“我将指示本届政府的高级官员与工业领袖合作,寻找解决半导体短缺问题的办法。”
拜登力推芯片国产
“就是这样一枚小小的芯片阻断了主要汽车工厂的生产。”在24日结束同国会议员关于芯片供应问题的讨论后,拜登在记者会上拿起一块芯片这样说道。(上图)路透社24日称,白宫方面表示,拜登的计划旨在提高美国芯片生产能力,今年的美国国防授权法案中已经包含相关内容,但需要一个单独的拨款程序来筹集资金。据《华盛顿邮报》报道,作为最近通过的《2021财年国防授权法案》的一部分,国会授权为投资美国的半导体公司提供联邦补贴,并为芯片研究提供更多联邦资金,但国会尚未为这些项目拨款。
根据拜登的命令,白宫将通过大力发展国内生产,并在国内无法生产产品时,加强与亚洲和拉丁美洲其他国家合作,来使得美国对某些产品供应链的依赖变得多样化。另一方面,美国的芯片行业已敦促拜登政府和国会采取行动,为该法案提供资金。美国半导体工业协会(SIA)周三稍早时候表示,已敦促拜登和国会投资国内芯片制造和研究。根据该协会的数据,美国半导体公司占据了全球芯片销量的47%,但只有12%的全球芯片制造是在美国完成的。SIA在给拜登的一封信中称,提高国内制造的芯片产量有助于提高国家安全,确保美国不会缺少芯片供应。
据路透社报道,拜登的行政命令启动了一项为期100天的供应链审查,涵盖半导体芯片、电动汽车用大容量电池、稀土矿物和药品四种关键产品。有分析认为此举是为摆脱对中国供应商的依赖。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25日表示,人为推动产业“转移”、“脱钩”,以政治力量强行改变经济规律,是不现实的,无法解决本国自身面临的问题,也会损害全球产业链供应链。
美国汽车行业焦急“等芯”
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美国一直受到多种工业零部件供应短缺的困扰,这导致口罩、手套和其他个人防护设备供应不足,而芯片短缺是美国遭遇供应瓶颈的最新例证。本月早些时候,大约15名代表汽车制造州的参议员开始呼吁为美国国内芯片制造增加数十亿美元的额外资金。
路透社24日援引美国通用汽车近期的声明称,由于芯片供应不足,该公司被迫削减其在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工厂的产能,并将在3月中旬重新评估生产计划。福特汽车也表示第一季度产量最多将减少20%,并决定削减芝加哥工厂的产能(下图)。拜登的计划得到福特的认可,该公司24日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对我们的工人、客户和企业来说非常重要,我们承诺尽快结束这种零部件工业短缺的状态。”
英国《金融时报》24日的文章认为,汽车芯片短缺凸显美国供应链的脆弱性。文章称,这场危机加剧了美国对国际半导体供应链的审查,并暴露出美国制造基地的各个环节对海外芯片的依赖程度。《华盛顿邮报》援引参议院多数党领袖查尔斯·舒默的话称,美国目前缺乏芯片生产能力是经济和国家安全中的一个危险弱点。
但分析人士指出,两个问题被混为一谈:保护国家安全通常是指制造用于高端计算以及军队所需的芯片,但并不会解决汽车制造商所需的芯片短缺问题。贝恩公司合伙人彼得·汉伯里表示,如果是为了要提高美国制造业水平,以及确保用于国家安全的芯片供应安全,需要对最前沿的技术进行投资,然而汽车芯片使用的是老技术,和前者是完全不同的芯片。彼得森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查德·鲍恩表示,导致汽车制造商面临危机的供需因素与芯片的产地无关。
能否短期解决存疑
《华盛顿邮报》24日的文章介绍称,随着1990年后美国芯片公司开始在海外大规模建厂,美国产芯片在行业中所占的份额已经下降。美国之音24日报道称,美国的英伟达、高通、AMD以及苹果等公司的芯片都依赖台积电的晶圆加工。“也就是说,美国市场上大约65%的半导体供应需求由台积电来满足。”据法新社报道,由于台湾地区近期遭遇干旱,这个芯片代工厂正面临缺水的问题。
美国之音援引美国智库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全球创新政策副总裁史蒂芬·伊泽尔的话称,美国这么多家高科技公司完全依赖台积电的确存在战略风险。报道还援引来自行业研究公司IDC的半导体分析师马里奥·莫拉莱斯表示,目前还没有缓解芯片短缺的短期解决方案。韩国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在过去数十年间对芯片制造业进行大规模投资,才形成如今的产业实力。伯恩斯坦研究公司总经理兼半导体分析师斯泰西·拉斯根也持相同观点,他认为现在在美国建设新的半导体工厂,需要的投资规模堪比阿波罗太空计划。
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项立刚25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的芯片产业在一段时间以来经历了人才流失、资本市场支持不够,以及基础支撑能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不是拜登在4年的时间里就能解决的。美国想要解决芯片荒,应该持有一个更开放的心态,放下意识形态成见,和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更多国家开展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