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蔚:硬的不行来软的?警惕拜登幕僚搞“软脱钩”

%title插图%num

直新闻:拜登政府计划默许特朗普时代一项针对中国科技公司的所谓规定生效。此刻的华盛顿当局正在酝酿推动一系列高科技法案,以应对中国的崛起。拜登政府会沿用特朗普时期在经贸科技领域打压中国的策略吗?你对此有何观察?

特约评论员 吴蔚拜登政府这一系列动作的背景是:美国正在受到“芯片荒”的波及,电子消费品乃至汽车产业正在面临停工的威胁,在美国政府眼中这意味着经济数据的进一步下挫,失业率的上扬,将给上任不足百日的拜登政府带来“无能”的负面印象。拜登政府向蔡英文当局发出信函,希望台湾方面能够帮助解决芯片供应量的问题。从产业的逻辑上看,这是美国政府绕过所有中间产业环节,直接向下最底层的芯片代工厂商掠夺生产线,是病急乱投医。

上周我已分析过,全球出现“芯片荒”的原因是复杂的,有新冠疫情与自然灾害的不可抗力,也有特朗普执政时期违反市场逻辑制裁中国芯片企业的政治因素。拜登上台后发现子弹拐弯打了回来,美国产业受到了反噬,急忙下令全面审视供应链危机对美国产生的危害。拜登现在真切地意识到:中国朋友过去几年念兹在兹的“中美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到底意味着什么。

所以我们看到,拜登在入主白宫之后并没有及时拿出一个具体可供各方审视的“中国政策”。而是在经贸领域、军事领域都组建相关团队对中国进行全面研究。在我看来,他们的第一个课题就是:全面评估特朗普执政时期发起的中美贸易战到底战果如何?在军事与地缘政治上围堵中国,效果如何?因为种种结果显示:这都是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赔本买卖。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拜登政府将供应链安全视为当前首要解决目标的用意。一方面,全球供应链出现的问题正在让美国吞下苦果,解决这个问题成了拜登政府执政能力的重大检验。另一方面,中美之间在经贸领域、供应链布局上相互依存的既定现实,让美国在挟制中国时难免底气不足。这种无力感让拜登政府意识到,必须减少对中国的依赖。这也就揭示了当下拜登的幕僚们正在做的事情:试图与中国在一些领域里实现“软脱钩”。

这个做法或许符合大国博弈的逻辑,但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跨国资本眼中却是反逻辑的。当前国际供应链的布局是在过去数十年的时间里逐渐形成的,要以政令的方式人为改变,恐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拜登又有几个四年去实现这个目标呢?美国经济的重振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事情,一条捷径其实昭然若揭:那就是中美经贸的正常化。这头房间里的大象是充满诱惑力的,拜登当然清楚这一点,因此他才会说:“在符合美国利益时与北京合作”。

我们看到了一位内心无比纠结、矛盾不已的美国总统。

%title插图%num

直新闻:另一方面,一些美国激进政客正接二连三地炮制反华法案,扬言所谓“抵制北京冬奥会”,叫嚣终止给予中国公民10年多次入境美国签证。拜登团队在一些国际场合上的涉华言论,带有浓厚的“特朗普主义”色彩,你对此怎么看?

特约评论员 吴蔚在观察美国对华政策时,我们必须认识到有两大策源地:一个是白宫,一个是国会。在我看来,这二者都代表美国,却也无法完全代表美国。尤其在2020年大选后,美国国内的政局正处于一种微妙的介于分裂与团结之间的状态。具体表现就是,无论是代表拜登政府的白宫,还是代表政党意识形态的国会,都展现出了对华强硬的一面。他们之间既互相作用,也在互相掣肘,因为从根本上看,他们的动机是不一致的。

先看近期抛出的涉华法案,冲锋在前的不少都是共和党籍议员,比如汤姆·科顿,马克·卢比奥,泰德·克鲁兹,这几位是什么成色想必中国观众懂的都懂,一群“逢中必反”的美国小丑。在我看来,对这些议员来说“反华是一门生意”,也是他们的政坛人设,我们不必奢望“狗嘴里能吐出象牙来”。但我们必须警惕的是,那些跟着他们一起瞎起哄的民主党籍议员,他们的立场某种程度上也在束缚拜登政府回调对华政策。

从美国国内政治博弈的角度看,特朗普虽然走了,但是“特朗普主义”并未随风而逝。这些共和党籍议员接过这面旗帜摇旗呐喊,是想给拜登套上无形的枷锁,给拜登扣上所谓“对华绥靖主义”的帽子,让拜登无法借助中美关系正常化的红利重振美国经济。他们这些反华法案,无论是所谓“抵制北京冬奥会”还是在中国公民签证上做手脚,本质上都是阻碍中美人民的友好正常交往。与其说他们是冲着中国来的,不如说是冲着美国中期选举,甚至2024年大选去的。他们打着“特朗普主义”的旗号玩着借尸还魂的把戏。

拜登或许会有所掣肘,但也不会被牵着鼻子走。格雷厄姆·艾利森去年底在接受中国官方媒体专访时曾表示Joe Biden is not an amateur(拜登不是业余人士),他会加强与北京的沟通。这位美国战略学界的大拿近期又在呼吁拜登政府在制定对华政策时,应该把握“非情绪化”的准绳。

是的,在我看来,“情绪化”正是所谓“特朗普主义”的重要特征之一。无论是特朗普的“甩锅中国论”,还是史上最差国务卿蓬佩奥先生的种种卑劣行径,都透着一股将中美关系make it personal(个人矛盾化)的情绪。在这种非理性情绪的指导下,中美关系又怎么可能良性发展呢?这对美国人民的福祉也是不利的。

在农历牛年除夕之夜的中美领导人通话中,习近平主席再次向拜登总统说出了那句:“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是双方唯一正确选择。”我想,自中美建交40多年来,这句话已经被历史证明是一句颠不破的真理。道理很简单,方法论很直白,完全就看我们的美国朋友怎么做了。

吴蔚:硬的不行来软的?警惕拜登幕僚搞“软脱钩”
%title插图%num
滚动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