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网
(两会综述)李克强“隔屏”直面11问 回应六大热点关切
中新社北京3月11日电 题:李克强“隔屏”直面11问 回应六大热点关切
中新社记者 夏宾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11日下午在北京闭幕。会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出席记者会。
3月11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为有效防控疫情,共同维护公共卫生与健康,记者会采用网络视频形式进行。 中新社记者 刘震 摄
“今年我们还是继续通过视频进行交流,请大家提问。”开场白过后,李克强在约2小时里“隔屏”作答11个问题,回应六大热点关切。
话民生——“暖风”吹走烦心事
“就业对一个国家、对一个家庭可以说都是天大的事。”李克强称,去年出台的有关就业的政策举措,不仅没有调退,还有所增加,其他政策都要有利于就业,明确就业还是要让市场来唱主角,也就是继续通过保市场主体来保就业。
门诊费用异地报销何时解决?李克强在答中新社记者提问时称,今年我们要扩大门诊费用跨省直接报销的范围,到明年年底前每个县都要确定一个定点的医疗机构,能够直接报销包括门诊费在内的医疗费用,不能再让这些老人为此烦心。
政府又将如何解决民生难题?李克强指出,今年政府总支出比去年略有增加,盘子不小,所以要更多地向量大面广的民生领域倾斜,特别是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如果下半年经济持续向好,那么会下更大的力度把财政支出,包括债务支出投向这些领域。
谈经济——6%“不低了”
中国将今年经济增长目标定在6%以上,很多国际机构的预期则在8%左右。李克强直言,6%不低了,现在我们的经济总量达到100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增长6%就是6万亿元,这要放到“十三五”之初,需要8%以上增速才能达到。“而且我们说6%以上是开了口子的,实际过程中也可能会增长得更高一点。”
谈及宏观政策走向,李克强表示,去年中国没有搞宽松政策,或者说所谓量化宽松,今年也就没有必要“急转弯”,还是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着力稳固经济,推动向好。
3月11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图为李克强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中国今年提出6%以上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不低了。 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对于助力市场主体脱困、激发活力,李克强说,今年我们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还是要继续围着市场主体转,这就需要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让市场主体不仅生存,而且活跃。
创新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推动力。李克强称,创新还是要依靠市场的力量。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十四五”期间政府会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同时要更多地依靠社会力量来加大研发投入,所以我们要增加“全社会”这个口径下的研发投入。
聊中美——应越过坎坷往前看
“我们希望中美有多领域、多层次的对话,即便一时达不成共识,也可以交换意见、增信释疑,这有利于管控和化解分歧。”李克强说。
他表示,中美两国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有许多可以合作的领域。中美两国作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对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世界繁荣发展,都有重要责任。应该推动中美关系越过坎坷往前看,向着总体稳定的方向走。
说港台——坚持多项前提
当天,《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已正式表决通过。李克强称,该决定很明确,就是要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的制度体系,始终坚持“爱国者治港”,也是为了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
对于两岸关系,李克强明确回答: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在此前提下,我们欢迎台湾任何政党、团体同我们交往,也欢迎台湾各党派团体人士就两岸关系和民族未来与我们开展对话。”
他也强调说,我们坚持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也反对外部势力的干涉。
释“双循环”——有利中国有利世界
谈到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李克强称,这既是要做大国内市场,也是要扩大开放。中国会不断地、主动地扩大开放,这是中国自身利益的需要,也有利于世界。
“我注意到,很多外企关心中国的营商环境,我们还要继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李克强称,总而言之,通过多种努力,在扩大内需中不断扩大开放,继续让中国成为外商投资的重要目的地、世界的大市场。
讲疫情——溯源工作各国加强合作
李克强指出,疫情溯源的确是一个复杂的科学问题,需要各国加强合作,持续研究。中方本着实事求是、公开透明、开放合作的原则和态度,同世卫组织保持沟通,也支持世卫专家在华开展溯源研究工作。下一步我们还愿意继续同世卫组织一道,推动科学溯源工作。
“新冠肺炎是人类共同的敌人,我们希望各方携起手来,因为在这样一个人类共同的敌人面前,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但是我们也坚信人类有能力最终战胜这个病魔。我也希望明年我们能够面对面进行交流。”李克强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