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18日至19日举行的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会上,中方代表的现场翻译以沉稳大气、完整准确的表达充分地展现了新时代大国外交人员的风采。
第二天,词条#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的现场翻译是她#便登上热搜,这位名叫张京的外交部翻译,再次引发众多网友关注。
会谈中,当美方代表率先“发难”挑起争端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也临场作出反应,严正阐明我方立场,驳斥美方的无理指责,整段发言长达16分钟。当发言结束,张京准备翻译时,杨洁篪直言:“It’s a test for the interpreter”(这对翻译是个挑战)。但张京临危不乱,流畅准确地完成了任务。而这一细节,也让她在社交媒体上瞬间圈粉无数。
事实上,这并非张京首次引发国民关注,早在2013年的“两会”上,她便因过硬的业务素质和高颜值而“出圈”。而参考消息记者也曾于2014年近距离对话张京在外交学院的高翻老师王燕,解密外交部翻译室那些“翻译大神”如何炼成。
外交部翻译室,是负责中国领导人重要外事活动翻译工作的骨干力量。这里集结了英、法两个语种的高翻人才,大约七八十人。时任翻译室副主任许晖曾向外界透露,这支中国领导人“高翻”队伍平均年龄只有31岁,其中女干部占全体人数70%。
从学生时代即是“明星”,这也是几乎所有外交部“高翻”的相同履历。
据王燕介绍,她的学生中,例如被誉为时任总理温家宝“首席翻译”的张璐,以及2013年“两会”走红、长相酷似明星赵薇的张京,都是在上学时就成了佼佼者。这不仅是指她们在各类英语比赛、翻译大赛中成绩优异,更包括个人综合素质全面,如遇事不慌乱、淡定,知识面丰富,气质娴雅等。
“高翻的工作不是光英语好就可以的。”王燕补充道,譬如曾为时任总理朱镕基担任“两会”翻译的朱彤,在校成绩处于中上等,“不是最好的”,但外交学院老师发现,朱彤讲话简短干练、不啰嗦、咬字清楚,谈吐“令人舒适”,具备成为高翻的潜力。
“外交部选拔高翻主要看重三点。”王燕介绍说,“一是踏实的语言基础、优秀的语言能力;二是熟悉外交、外事业务;三是综合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
但是要成为领导人高翻,从朱彤到张璐、张京,外貌是不是也很重要?对此,王燕表示,“出色的高翻不一定是帅哥美女”,只不过近年来学院培养的高翻人才本身外形条件也比较出色,加之媒体的放大,因此受到外界追捧。
“我觉得,我的师姐张京比赵薇更好看。”张京的一名师弟告诉参考消息,他曾在一次翻译活动中见证张京的实力,“她反应特别快,用词也特别精准。”据他介绍,张京私下里并非记者会镜头前的“高冷”形象,没有架子、平易近人,对师弟师妹就是一个“耐心的大姐姐”。
张京2013年“两会”时一举成名。不过作为老师,王燕更注重聆听学生们在总理记者会和外长记者会时的现场表现。“你会发现,包括张京、孙宁在内,不管被译者语速如何、表达如何,他们都能用平稳的、不紧不快的语速进行翻译,音量也基本上前后一致。”王燕说,这,就是高翻的基本功。
据著名翻译家、上世纪80年代担任外交部翻译室主任的过家鼎介绍,每年进入翻译室的新成员首先要参加近一年的“魔鬼训练”,期间将每天做大量的听力、口译和笔译的练习。“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同样适用于这里。
即使在看似风光的全国“两会”记者会舞台,一位现场翻译者的成功都是用无数辛劳换来的。
首先是个人的积累。翻译张璐曾透露,2010年为国家领导人翻译时,她曾整理过领导人以前在讲话中所说过的所有古诗词和成语。
其次还有团队协作。据王燕介绍,每逢“两会”,翻译室会提前一个月进入“战斗准备”,所有人献计献策,有哪些特殊词汇?如何翻译准确?上会前还要进行模拟演练等。
迄今为止,“两会”成了翻译室“明星”集中曝光的平台。这不仅是因为高翻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全面展示,更因为,“两会”是高翻们少数的、亮相镜头前的重要场合。
网络上曾经流传着一组领导人高翻在工作中的照片:眼见着两位领导人相谈甚欢。高翻呢?原来在镜头之外、另一张照片上,两位翻译正疾步赶上,当避开媒体镜头后,翻译们才到达领导人身边。
“领导人高翻的职责是什么?需要的时候在身边,不需要的时候看不见。尤其不能跟领导人‘抢镜头’。”王燕表示。据她介绍,当遇到直播画面时,翻译跟领导人之间需要保持在“既不会被拍摄到,也能听到领导人说话声音、并让领导人听见翻译”的适当距离上。
正因为职业要求使然,翻译室的高翻们普遍在生活中也非常低调。他们被曝光的生活照片很少,主动接受媒体采访的次数也屈指可数。而因为中国领导人近年来频繁“走出去”,他们便跟随着成为“空中飞人”。
王燕也透露说,比如学生张京,现在也难得见上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