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B站拥有近400万粉丝的Up主“徐大sao”近日就热议的“诈捐门”现身回应,宣布暂时停更,何时复更不详。
“诈捐门”起源于2月7日李文亮医生去世,全网悼念,因李医生生前曾在微博表示喜欢吃徐大sao家的鸡腿,徐大sao表示,“李医生,永远欠你一顿炸鸡腿”,并于当晚在B站发布了题为《做好防护,走出家门,大sao为远方的朋友做了一顿特殊的炸鸡腿》的视频。他表示,视频的所有收益,都会捐给那位朋友的家人。
然而,视频上线后的第二天,李医生家人出面表示不接受任何形式的个人捐赠。之后,徐大sao未及时公布进展,引发网民质疑。3月6日,他晒出了视频的创作激励、打赏钱等共计12万元并表示全部捐出,但其中显示,创作激励仅4000多元,成为引燃舆情的导火索。比如有人说,1000万播放量的视频,怎么激励收益才4000多元,肯定是昧着良心把钱黑了;还有人说,2月7日做的视频,怎么到了3月6日才公布收益,如果我们不监督是不是就想混过去?有人直指徐大sao诈捐,更有评论追溯到这期视频的创作本身就是“蹭热度”。B站、虎扑等平台上针对徐大sao的批评声铺天盖地,一时间他被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
4月17日,徐大sao在B站发视频澄清收益部分的数据。视频里,他通过录手机的方式,展示出他这条视频的创作激励确实只有4000多元,并表示,虽然李文亮的妻子不接受捐款,但依然还是把这笔钱捐给了一个援助湖北的公益项目。在这条视频的下面,B站官方回应称,通过查询后台数据的方式,其在视频中展示的B站收益部分均为真实数据。
然而,事实性的证明并没有平息舆论。事件刚开始时,部分人提出合理质疑,认为徐大sao的收益过少,与同行相比存在诈捐的可能。但是在作者本人作出解释后,依然有人抨击煽动,部分网民对徐大sao的质疑猜测,渐渐转变为鄙夷谩骂,并迅速演变成为一场网络暴力:有对视频质量的否定,对其身份的质疑,甚至还有对他家人的人身攻击。在部分网民的推波助澜之下,徐大sao成为众矢之的,“骂大sao”演变成一场畸形的舆论狂欢。“不求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徐大sao对此表达自己的声音。
微信公众号“知著网”在分析该事件中的网民心理时表示,疫情期间的敏感话题中,捐款绝对能占上一席之地,人们在疑云浓重的前提下,停驻脚步颇费心思“抠”捐款的细节,其出发点可能并不在于捐款人是谁,而是“这笔钱有没有真正到达需要的地方”。合理的追问和质疑并没有逻辑上的错误,令人厌恶和倦怠的是老生常谈的网络暴力。
一个公益事件最终发展为一场网络暴力,令人倍感唏嘘。应该讲,网络喷子在其中扮演了搅动舆论的主要角色。微信公众号“红辣椒评论”认为,网络喷子之所以如此泛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网络暴力基本是零成本行为,每个人都可以躲在“网络上的吃瓜群众”面具后面,无需为自己的言论负责,当下也没有行之有效的手段对其进行限制和处罚。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庞在《乌合之众》一书中表示,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这时每个人都会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约束的一面。网络暴力并非孤例,其所造成的影响也并非仅对当事人一人造成伤害,而是荼毒整个网络环境。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拒绝成为参与网络暴力其中的“乌合之众”。当然,此事也提醒公众人物,要想远离网络暴力,首先还是要在自身环节做好,该回应回应,该澄清澄清,避免被别有用心者抓住把柄。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白净认为,打击网络暴力,是一项综合立体的工作,不仅要加强立法与司法,更重要的是在源头上加以干预,除了要求网民自律外,网络平台也应强化主体责任,区分用户的正常意见表达与网络暴力,用技术手段预防、减少网络暴力。
(作者: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舆情分析师 王芳)